- 兩岸再啟金門書展
- 第六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:再論傳承與突
- 對于國潮文化,60.3%受訪青年認為守正與
- 第三屆古舊書博覽會在京開幕 重量級藏品
- 截至2020年 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
- 第19屆華中圖書交易會打造城鄉“全域閱
- 第八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開幕
- “全民閱讀·全國書店之選”十佳作品揭
- 2021天府書展圖書總銷售碼洋破億元:民眾
- 讓閱讀推廣形式更加多元
郵箱:hljdbsm100@126.com
電話:0451-87683603
地址:黑龍江省哈爾濱市
第六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:再論傳承與突破
第六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:再論傳承與突破 高凱 攝
第六屆“北京十月文學月”核心活動之一“傳承與突破——第六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”日前在正陽門下北京坊舉行。
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文聯、北京出版集團主辦,北京作家協會、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承辦。邱華棟、何向陽、朱秀海、柳建偉、李舫、陳福民、張莉、喬葉、劉大先、石一楓等知名作家、評論家出席活動。
論壇上,與會嘉賓圍繞“與歷史對話”“與時代共振”兩個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,回顧總結北京文學的創作成就和經驗特色,分析交流北京作家的創作風格與時代使命,共同展望北京文學的未來。
北京文學不僅是一個地域概念,北京作家作為一個群體,作品風貌雖然千差萬別,但是歷代北京作家卻有著共同的責任擔當和歷史使命,一直密切關注多姿多彩的現實生活,穩健立足于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,堅持從人民生活中吸取豐厚滋養,勇于回答現實和生活提出的問題,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地域色彩同時又極具包容性的北京文學。正是幾代作家薪火相傳的現實主義精神,讓北京文學和北京作家一直處于時代前沿。
作家、劇作家、茅盾文學獎得主、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柳建偉結合自身創作電影劇本《血戰湘江》的體會指出,要用當代的視野去關照過往的歷史,尤其是站在整體歷史發展的角度去與歷史對話。作家書寫歷史,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。歷史上的是非得失由后人評判,評判的標準需要考慮歷史對當下產生了什么影響,作家不應該把對歷史認知限定在蓋棺定論中,而是要透過當下去思考歷史的啟迪,通過書寫歷史映照現實。
作家、編劇朱秀海認為,書寫歷史是一個大的題目,需要作家長時間的投入。作家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是通過書寫表達,用自己的感觸去觸動社會,社會的反響又反過來觸動作家,是一種相互的作用?!拔覍懽鳌哆h去的白馬》,我寫解放戰爭的這段歷史,是因為我聽到這段故事,忘不掉這些歷史,我看到很多讀者的反映,對我自身也是很觸動的?!?/span>
評論家,北京作家協會理事、簽約作家陳福民認為用文學處理歷史,是在處理時間。作家要克服靜態的時間,激活歷史知識,讓那些歷史知識從遙遠的過去走過來,從而變成新鮮的、有效的知識,滋養自己,滋養社會。另一方面,文學家也要處理好歷史題材的邊界問題,“文學家要守好自己的邊界,無論有多大的文學虛構、想象能力,基本歷史材料、靜態的歷史應該得到必要的尊重?!?/span>
青年評論家、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、《民族文學研究》副主編、魯迅文學獎得主劉大先認為,作家和歷史對話,要有世界眼光、國際視野。他認為與歷史對話要有歷史意識的自覺,作家只有服務好當下的生活,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歷史,這是歷史之于作家的意義。
北京作家群體有著老中青兼備的完整的人才梯隊,有著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、題材多元、開掘全面、以現實主義為創作基調等諸多優秀傳統。深厚的傳統也為創作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近年來,一大批北京作家能夠在全球化的視野下重新審視現實和歷史,大膽拓寬作品的題材范圍,豐富表現手段,且把求新建立在追求思想深度、厚度的基礎上完成,以穩扎穩打的態度實踐著藝術創新,在敘事上有了更獨特的探索,對當下經驗也有了更成熟的書寫。
作家、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、主席團委員邱華棟認為,小說寫作一部分是對歷史展開甜蜜的想象,另一部分則是與生命共時空的寫作。這其中,作家要具備把生活經驗、生活感受轉化成文學寫作的能力。城市文學的未來無比廣闊、它是作家要特別重視的寫作方向和寫作空間,而當下,對于作家而言,在偉大城市生活,就要建立和城市的關系,“找到和城市的關系,就能找到和時代共振的關系?!?/span>
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主任、魯迅文學獎得主何向陽詳細梳理了北京文學和北京作家的發展譜系。她認為,北京文學已經進入五代作家的新時代,北京文化中的包容性成就了北京文學獨有的平民精神。從老舍《駱駝祥子》的祥子,到陳建功《鬈毛》中的鬈毛,再到劉恒的《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》中的張大民,以及鐵凝《永遠有多遠》里的白大省,石一楓的《世間已無陳金芳》里的陳金芳。她認為,北京文學的包容性、平民精神在一代代傳承。
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、魯迅文學獎得主喬葉認為,創作者在情感上要有人民生活的共振,落實到個人創作中則是如何執筆的問題。這要求作家在落筆前需要一個冷靜期,將熱騰騰的生活素材加以選擇和改良,經過這一過程再將其融入創作中。與時代共振是一個大概念,落實到寫作中則需要從小處寫,關注平凡人的人間煙火,才能讓寫作更加鮮活,最終達到和生活發生情感的共振。
北京作家協會理事、簽約作家、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認為,今天的作家寫北京的難度比老舍所處的時代要大?!皼]有工業知識背景寫不了北京,沒有金融知識背景,也寫不了北京,如今需要作家的知識背景、思想背景越來越豐富。作家要心地單純,頭腦復雜,只有自己復雜,才能看出時代的復雜,你的筆下也才能折射出來復雜的時代?!?/span>
- 上一篇:對于國潮文化,60.3%受訪青年認為守正與創新同等重要
- 下一篇:兩岸再啟金門書展
-
2021-10-22兩岸再啟金門書展
-
2021-10-21第六屆北京文學高峰論壇:再論傳承與突
-
2021-10-21對于國潮文化,60.3%受訪青年認為守正與
-
2021-10-21第三屆古舊書博覽會在京開幕 重量級藏品
-
2021-10-19截至2020年 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
-
2021-10-19第19屆華中圖書交易會打造城鄉“全域閱